主页  >  招考新闻  >   就业质量报告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浏览量: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引言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重庆大学参与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独立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37所参研高校之一和重庆市首批转型发展联盟6所高校成员之一。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独立学院报考热度排名第一;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膺新华网“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十强,连续多年名列腾讯网“年度品牌实力独立学院”总评榜前十名;连续多年蝉联重庆市独立学院排行榜第一名,荣膺2019中国五星级独立学院,跻身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

学校目前有永川和巴南(在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之麓和巴南区高职城,总占地面积1977亩,总建筑面积53万余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花繁树茂,环境秀美,荣获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称号,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建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教学楼所有教室配备了成套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可容纳20000余名学生同时学习;现建成囊括建筑类、电气技术类、数字技术类、机械电子类、经济类、人文艺术类等专业群和专业基础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120余个,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依托重庆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重庆大学各学科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估。学校目前下设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覆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校生2.4万余人。

学校继承并发扬重庆大学多年形成的浓厚文化积淀和良好校风学风,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教育创新,加强“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以“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努力探索创新与就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本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规模

2019届学校共有毕业生5578人,其中本科4898人,专科680人,生源地涵盖全国30个省份,学校设有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2019届毕业生本科生占据绝大部分,专科生人数较少(详见图1-1)。 

                                       1

1-1毕业生规模对比图

(二)毕业生结构

1.生源结构

毕业生生源结构中,重庆市内生源占比较高,本科3161人,专科432人(详见表1-1)。

1-1  毕业生生源结构表

  

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本科人数

比例

专科人数

比例

市内生源(重庆市)

3161

64.54%

432

63.53%

市外生源

1737

35.46%

248

36.47%

北京市

3

0.06%

——

——

天津市

12

0.24%

——

——

河北省

77

1.57%

——

——

山西省

43

0.88%

——

——

辽宁省

3

0.06%

——

——

吉林省

4

0.08%

——

——

黑龙江省

22

0.45%

——

——

上海市

13

0.27%

——

——

江苏省

282

5.76%

——

——

内蒙古

23

0.47%

——

——

浙江省

112

2.29%

——

——

安徽省

4

0.08%

——

——

福建省

63

1.29%

——

——

江西省

62

1.27%

——

——

西藏自治区

1

0.02%

——

——

河南省

70

1.43%

——

——

湖北省

16

0.33%

——

——

广东省

14

0.29%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

0.98%

——

——

海南省

27

0.55%

——

——

四川省

241

4.92%

65

9.56%

贵州省

150

3.06%

142

20.88%

云南省

46

0.94%

——

——

陕西省

119

2.43%

——

——

甘肃省

74

1.51%

25

3.68%

青海省

17

0.35%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126

2.57%

16

2.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1.33%

——

——

2.本科毕业生结构

性别结构:男生2753人、占比56.20%,女生2145人、占比43.80%,具体详见图1-2

                                           3

1-2  本科毕业生性别结构图

3.专科毕业生结构

性别结构:男生320人、占比47.06%,女生360人、占比52.94%,具体详见图1-3

 

                                                                                                                                  4

                                                                                                                                            

1-3  专科毕业生性别结构图

4.学院结构

2019届毕业生分布六个二级学院,其中毕业生较多的为建筑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体毕业生人数分布,详见表1-2

1-2  2019届毕业生各学院分布

学院名称

本科

专科

总人数

占比

建筑学院

447

0

447

8.01%

土木工程学院

654

45

699

12.53%

建筑管理学院

959

208

1167

20.92%

电气信息学院

809

0

809

14.50%

经济管理学院

1358

298

1656

29.69%

艺术设计学院

670

129

799

14.33%

人文学院

0

1

1

0.02%

总计

4898

680

5578

100%

注:1、建筑学院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2、土木工程学院包括: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

3、建筑管理学院包括: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专)

4、电气信息学院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物联网工程

5、经济管理学院包括: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资产评估、会计(专)

6、艺术设计学院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专)

二、就业率及就业流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其中已就业群体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及自由职业。

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5578人,总体就业率为80.03%,其中本科4898人,已就业人数为3910,就业率为79.83%;专科680人,已就业人数为554人,就业率为81.47%,详见表1-3

1-3  2019届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

4898

3910

79.83%

专科毕业生

680

554

81.47%

总计

5578

4464

80.03%

(一)  毕业生就业流向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19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呈多元化、持续化分布,主要流向多为签约企业,且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比例逐步增长(详见表1-4)。

1-4  2019届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分布

单位性质

本科

专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企业

国有企业

614

12.54%

26

3.82%

三资企业

39

0.80%

1

0.15%

民营企业

3192

65.17%

439

64.56%

事业单位

62

1.26%

10

1.47%

升学(考研、本)

94

1.92%

94

13.82%

出国(境)

28

0.57%

0

--

党政机关

17

0.35%

4

0.59%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7

0.14%

2

0.29%

其它

11

0.22%

4

0.29%

2.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毕业生就业排名前7的行业为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详见1-5)。

                                        8

1-5  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分布图

3.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增长比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定位,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岗位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逐步认可,且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行业口碑,其中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央企业高层次单位就业率不断增长,详见表1-5

1-5  国、央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对比


9

1-6  2017-2019年国、央企就业率对比

4.地域流向

1)本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人数为2459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50.20%;选择在东部地区的人数为844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17.23%;选择在西部地区的人数为308、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6.29%;在中部及其他省区就业的人数为1039、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21.21%

                                                                                                                              10

1-7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图

2)专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人数为399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69.03%;选择在西部地区的人数为108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18.69%;选择在东部地区为12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2.08%;选择在中部等其他省区28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4.84%


11

1-8  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结论:全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在重庆市和中部、西部省区就业居多。其中本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和东部地区就业位居前两位,专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最多。

注:参照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划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文在就业地域流向统计时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西部其他省区。

东部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和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内蒙古、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西部其他省区:包含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宁夏和新疆。

2019届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为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其中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高层次单位就业比例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志愿前往西部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数据显示,毕业生行业流向较之以往相对稳定,以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为主,其中建筑业比例稳步增长,土建类工科毕业生普遍就业形式明朗,行业前景大好。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就业信息系统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务处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 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实现就业“院校两级管理”

坚持每年至少二次深入到各二级学院,与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及毕业班辅导员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工作经验与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采取的对策与建议等情况,并针对各二级学院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全员全程共同开展就业工作的全员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加强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不准”规定,防范和杜绝大学生“被就业”。2019年学校印发了相关红头文件,要求各二级学院及毕业班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逐一审核有关材料,杜绝弄虚作假,同时学校定期在本校公布本年度分专业就业率,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承诺制,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工作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覆盖核查毕业生就业真实性的工作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对发现且查实的问题整体纠正,并依纪依规严肃追求问责。

学校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构,配备指导教师,开辟专用场地,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包括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指导服务,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规范日常就业创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加强就业创业讲座的报备工作,切实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学校出台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关于做好就业创业讲座管理的通知》(重大城科发〔201847号),要求学校各二级单位、学生社团有关就业创业讲座需提前一周向学校招生就业处报备,报备通过审核后方可举办,否则不得举办任何就业创业相关讲座。同时举办有关就业创业讲座前,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要做好讲座单位及讲座人资质审查,要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要审查公司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避免学生落入不法公司的陷阱。各二级单位和学生社团要派专人跟进讲座全过程,讲座过程如发现所讲内容违法或有损学校、学生利益时要及时终止讲座。凡举办就业创业讲座损害学校、学生利益的,学校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学校强化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积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场礼仪、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培训,继续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做好2019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跟踪管理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理性面对就业困境,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

三、积极推进“互联网 + 就业”精准服务

依托全国一体化服务系统、重庆市大学生信息平台、云就业服务平台、三方协议网签系统等,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数据库以及简历库,达成双向优选;与校外大型就业平台形成合作,推动实现各级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借助招就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微信群等新传播媒介,及时宣传、发布国家和学校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多渠道精准提供招聘信息及服务,且严格审核把控云就业系统注册的用人单位信息;创新开发云就业服务平台,启用学生微信端的新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手机实时查看学校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在线投递简历、在线与企业HR“面对面”沟通等功能,为信息互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进“互联网+就业”精准服务。

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邀用人单位招贤纳才

2019年举办春季大型双选会1场、秋季大型双选会1场、精准就业双选会1场,共邀请到600余家单位参加双选会,提供了包含艺术、电气、建筑、IT、经济、管理、销售、行政等多个领域的15000余个工作岗位;中小型校内招聘会共计60场;沿海地区人社局举办建筑专场双选会,邀请18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提供160余个工做岗位;二级学院共计邀请单位98家。

五、开展个性化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2019届在校生求职创业补贴累计申请通过642人,按照800/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共计发放补贴51.36万元。学校近三年在校求职创业补贴申报人数、通过人数、补贴发放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六、规范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为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学院在成立之初,结合学校实际,便制定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文件,规范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力度的通知》(渝教高函201830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加大对投身创新创业师生的激励,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协同教务处、学生处,在征求各二级学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修改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办法》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标准》。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获奖师生的奖励力度。

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聘任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创新创业团队的导师是来自校内外不同的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具有较强的创业孵化专业能力。其中与万学教育、猪八戒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大赛指导机构合作,开展了项目甄选、创业讲座、优质创业项目路演实战特训等一系列活动,为参赛团队提供最优质的咨询以及指导服务。

邀请重庆市知名学者就学科专业相关领域及创新创业内容做前沿性的学术讲座,截止今年12月与学校建立聘用协议的校内外导师人数58人,外派教师参加永川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研修,为期3天,参与人数14人;4位参训教师回校开展创新创业公开课巡演,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创业指导。

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项目训练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相结合、校内竞赛与校外参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创新创业学院依托“云竹众创空间”,积极吸纳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入驻众创空间。目前学校“云竹众创空间”总计占地面积3100.2平方米,是以电气信息学院、建筑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整合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优势专业资源的综合性整体创新创业空间。其中电气智创孵化基地目前有入驻团队10家,其中“有饭儿”团队和 “卿淮影视”团队初步完成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多彩手机壳”和“湛兮文化"完成小微企业注册,正积极完成项目落实工作,完成一个孵化基地团队(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在永川区创新创业基地之间的入驻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人才转移。

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参与人数约2000余人次,举办以创新创业内容为主题的培训讲座9余场,参与讲座人数约3400人次;创业培训项目数300余项,参与培训人数多达10000余人。具体参加的赛事及获奖情况如下:

20194月至10月,成功举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节启动仪式、培训讲座、校级决赛等系列活动。在中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中,获得133铜及6个优秀奖、1个最具商业价值奖和1个优秀指导教师奖。并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铜奖1个。

1.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为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学校在项目培育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团队申报市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6项。

2.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乡村振兴,展示优质创新创业成果,挖掘创新创业典型,永川区第五届“双创节”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主体赛,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3.学校参赛项目“胡老太婆麻辣鸡”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三期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项目团队同时收获20000元的财政立项扶持资金,成功开启与结对导师组为期一年的创业帮扶之旅。

4.学校创业项目“北木南烤肉和酒”成功入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集(第二集)。

5.在重庆市“学创杯”2019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6.在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1个三等奖,并获得奖金10000元。

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广大师生积极宣传各种赛事,组织、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逐步推行“一专业一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

第三部分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状况分析

1.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月薪

2019毕业生参与调查总人数4216人,本科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月薪)调查3844人,总体来看初次就业薪酬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的人数占比32.34%,月薪在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比62.04%,月薪5000以上人数占比5.62%

12


3-1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情况

结论:参与调查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最高。

2.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月薪

2019届专科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月薪)调查486人,总体来看初次就业薪酬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的人数占比36%,月薪在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51.23%,月薪在4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比5.56%,月薪5000以上人数占总人数7.20%


                                                                                                                                   13


3-2 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情况

结论:参与调查的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在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最高。

二、专业对口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专业对口)调查1836人,专业对口率为36%,基本对口率为50%,不对口占14%


14


3-3 专业对口情况

结论:2019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专业知识能力比较扎实,在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岗位竞争力较强。

三、就业满意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满意度)调查1320人,调查数据显示对就业情况满意和非常满意占69.09%

                                                                                                                                                        

                                                                                                                          15

3-4 就业满意度情况

结论:从满意度分布情况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成长水平比较认同。

四、薪酬满意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薪酬(满意度)调查1736人,薪酬调查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满意1012人,占总人数的58.29%

                                     16  


3-5 薪酬满意度情况

结论:说明学校毕业生比较务实,对自身的认知度比较高。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三部分就业质量相关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调查问卷。

第四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初次就业率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数据统计显示,2017届—2018届连续三年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前三年略有下降。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析如下:

1.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7


4-1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较去年有下降,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下降。

2.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8

4-2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结论: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增长,但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下降。

二、毕业去向

2017-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来看,单位就业、升学出国、自主创业为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其中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以下为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对比分析: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

19


4-3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均为单位就业。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明显高于专科毕业生;2017-2018届,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


                                  20

4-4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

结论: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连续保持在25%以上,占比较大,为主要毕业去向之一,但2019届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有大幅度降低。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

                                21

4-5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呈下降趋势。

三、就业分布的趋势研判

(一)本市就业为主,且向多区域发展

从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于约30余个省市,就业区域分布广泛,且向多区域发展。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多分布于重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但大部分毕业生多倾向于以本市就业为主,以下是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在各省就业的比例分析:

1.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

毕业年度

重庆

四川

贵州

广东

2017

53%

7.35%

5.25%

2.96%

2018

56.64%

6.11%

3.64%

4.14%

2019

50.06%

5.06%

1.74%

2.14%












22


4-6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比例分析


结论:从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分析来看,2019届重庆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四川省和贵州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略有下降;重庆市仍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其次是四川和广东。

2.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

毕业年度

重庆

四川

贵州

2017

88.83%

2.41%

5.32%

2018

84.89%

2.89%

6.13%

2019

54.71%

10.88%

12.65%


23

4-7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比例分析

结论:从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地域流向统计来看,重庆市是专科毕业生择业的最主要区域,且2017-2018届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比例持续保持在84%以上,2019届专科毕业生重庆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2019届在四川省和贵州省就业的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较大。

(二)就业行业覆盖广泛

根据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毕业生就业覆盖建筑业、房地产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多种行业。其中毕业生就业行业中以建筑业就业为主,以下是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统计:

1.2016-2019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24


4-8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分析图

结论:2019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批发和零售行业就业。从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来看,建筑业就业占比较大,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建筑业就业占比保持37%以上,2019届出现下滑;2019届批发零售业、制造行业就业占比略有下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较往年上升。

2.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25

4-9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建筑业就业统计

结论:从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就业统计来看,专科毕业生主要选择建筑业就业。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在建筑业就业比例均在30%以上,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建筑业就业比例下降;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批发零售业就业比例较去年略有下降。

总的来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更多学生选择“慢就业”或“缓就业”。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需要大批的体力劳动者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毕业生“眼高手低”,期望“好就业”,尤其是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等现象有所增加。

从以上分析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基本与所学专业对口,就业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其次,毕业生就业区域大都倾向于本市,且多区域纵向发展。这种就业形势反映了学校不断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以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今后学校应加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服务学生为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信心,打造毕业生就业新局面。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 

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当前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高低。                          

                                                                                                                                  26



5-1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图

结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中,很满意的比例在32%以上,比较满意的比例达64.76%

二、用人单位招聘对毕业生优势能力的评价

用人单位招聘对毕业生优势能力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大学生生涯发展、校企互动合作具体有指导性作用。   


27

5-2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优势能力评价分析图

结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熟悉。

三、毕业生应加强的素质能力

 

28


      5-3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应加强的素质能力分析图

注:该项各选项的占比=各选项选择人数/回答该题的总人数*100%,因此各个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

结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前三项素质能力依次为转变就业观念、增加企业锻炼经历、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

四、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仅局限于辅助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不够。从实验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两大层次。前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后者的综合性实验是介于两层次之间的,设计性实验才是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实验效果的最高境界。设计性实验其主要特征是老师只给出实验的对象、目标、要求、技术指标、完成期限和验收方式,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各二级学院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情况如下:

建筑学院创新实训众创空间拥有模型实验室、BIM实验室和建筑物理实验室等。建筑学院“云筑基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有面70.2平方米,装修已完成,进入到项目选拔阶段,暂无项目入驻。师生创新创业工作室250平方米,用于开展日常创新创业工作,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

20192月开始,电气信息学院“电气智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新实验室750平方米,孵化基地办公场地15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耗资20万元。20193月,孵化基地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征召创新创业团队入驻。为入驻项目团队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电气智创孵化基地目前有入驻团队10家,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交流及团队建设活动,其中“有饭儿”团队和 “卿淮影视”团队初步完成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多彩手机壳”和“湛兮文化"完成小微企业注册;完成一个孵化基地团队(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在永川区创新创业基地之间的入驻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人才转移。

截至到201912月,孵化基地共有四支创业团队实现盈利,营业额(预估值,未满一年)见下表。

5-1 学生团队盈利状况表

序号

学生

姓名

团队名称

盈利项目

年营业额(万元)

1

帅港

重庆市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

户外拓展训练

10

2

朱炫羽

卿淮影视有限公司

影视文化活动

15

3

姚纬纬

有饭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餐饮制作

30

4

谢余香

湛兮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山海经文化

8

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拟面向全校开放,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开放式共享式办公场地。基地共提供办公位148个,设置了专门的产品展示区、设备先进的项目路演室、环境舒适的洽谈室与招聘室、招投标与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全仿真的政务服务大厅包括银行、税务、工商、海关、社保等相关部门,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功能齐备;基地所有办公位均配置了电脑、电话,安装了办公、财务、网上报税等多款实用性软件,24小时提供宽带网络服务,师生可在基地内随时享受互联网资源。在此基础上,基地将进一步扩展,2019年拟建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室、金融仿真实验室、VBSE市场营销实验室、VBSE财务实验室,届时整个基地功能将更趋完善,创业团队可在各实验室接受专门的创新创业技能与知识培训,可携带团队项目入驻基地,在正式孵化前可在基地进行模拟企业运营,帮助创业团队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实际业务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通过金融仿真实验室模拟企业上市融资等。目前与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单位共23家,目前合作单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

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室是一个融合了研究和创新的实验室。整合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人员的开放式创新。其中包括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专业协同实验室,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模型的共享和传递,BIM实验室配有价值约140万的71台高性能工作站,为学习提供硬件环境。安装RevitMigiCADPKPM等设计类软件,GTJGCCPGQI等造价类软件,BIM5D、模架、场布、斑马·梦龙等项目管理软件,所有软件版本均与社会同步,为全过程BIM管理提供软件环境。

艺术设计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发展至今拥有艺术工坊、二教、四教实验室群,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中心已建成专业画室、美术展览馆、苹果图形图像处 理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VR虚拟现实 实验室、音影实验室、艺术工坊实验室、云竹众创空间等实践教学场地,功能设备配置充分涵盖了学院现有专业的所有使用需求,配置的设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先进性,并与国际接轨。校外建有四川雅安上里、重庆龚滩古镇等写生实践教学基地,重庆市永川泽木装饰工程公司,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大沙河旅游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华阳雕塑装饰工程公司,重庆三元印务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政府网,重庆永川电视台等一大批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推行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

五、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反馈。

学校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生的变化以及民办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新趋势,出台多个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政策性文件。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引智工程”,从高校和企业引进了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带头人,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人才,成立了卓越培训中心,对青年教师培养实施了“塑造工程”,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搭建教师成长专业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聚焦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品牌的建设,继续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凝练特色,提升质量,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本站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或本站自创,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 升学小口袋; 新闻中心: 点这里;
引言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重庆大学参与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独立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37所参研高校之一和重庆市首批转型发展联盟6所高校成员之一。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独立学院报考热度排名第一;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膺新华网“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十强,连续多年名列腾讯网“年度品牌实力独立学院”总评榜前十名;连续多年蝉联重庆市独立学院排行榜第一名,荣膺2019中国五星级独立学院,跻身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

学校目前有永川和巴南(在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之麓和巴南区高职城,总占地面积1977亩,总建筑面积53万余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花繁树茂,环境秀美,荣获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称号,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学校建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教学楼所有教室配备了成套多媒体教学设施并可容纳20000余名学生同时学习;现建成囊括建筑类、电气技术类、数字技术类、机械电子类、经济类、人文艺术类等专业群和专业基础的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120余个,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依托重庆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重庆大学各学科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估。学校目前下设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覆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校生2.4万余人。

学校继承并发扬重庆大学多年形成的浓厚文化积淀和良好校风学风,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教育创新,加强“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以“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努力探索创新与就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本着“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规模

2019届学校共有毕业生5578人,其中本科4898人,专科680人,生源地涵盖全国30个省份,学校设有电气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共7个二级学院。2019届毕业生本科生占据绝大部分,专科生人数较少(详见图1-1)。 

                                       1

1-1毕业生规模对比图

(二)毕业生结构

1.生源结构

毕业生生源结构中,重庆市内生源占比较高,本科3161人,专科432人(详见表1-1)。

1-1  毕业生生源结构表

  

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本科人数

比例

专科人数

比例

市内生源(重庆市)

3161

64.54%

432

63.53%

市外生源

1737

35.46%

248

36.47%

北京市

3

0.06%

——

——

天津市

12

0.24%

——

——

河北省

77

1.57%

——

——

山西省

43

0.88%

——

——

辽宁省

3

0.06%

——

——

吉林省

4

0.08%

——

——

黑龙江省

22

0.45%

——

——

上海市

13

0.27%

——

——

江苏省

282

5.76%

——

——

内蒙古

23

0.47%

——

——

浙江省

112

2.29%

——

——

安徽省

4

0.08%

——

——

福建省

63

1.29%

——

——

江西省

62

1.27%

——

——

西藏自治区

1

0.02%

——

——

河南省

70

1.43%

——

——

湖北省

16

0.33%

——

——

广东省

14

0.29%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

0.98%

——

——

海南省

27

0.55%

——

——

四川省

241

4.92%

65

9.56%

贵州省

150

3.06%

142

20.88%

云南省

46

0.94%

——

——

陕西省

119

2.43%

——

——

甘肃省

74

1.51%

25

3.68%

青海省

17

0.35%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126

2.57%

16

2.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1.33%

——

——

2.本科毕业生结构

性别结构:男生2753人、占比56.20%,女生2145人、占比43.80%,具体详见图1-2

                                           3

1-2  本科毕业生性别结构图

3.专科毕业生结构

性别结构:男生320人、占比47.06%,女生360人、占比52.94%,具体详见图1-3

 

                                                                                                                                  4

                                                                                                                                            

1-3  专科毕业生性别结构图

4.学院结构

2019届毕业生分布六个二级学院,其中毕业生较多的为建筑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体毕业生人数分布,详见表1-2

1-2  2019届毕业生各学院分布

学院名称

本科

专科

总人数

占比

建筑学院

447

0

447

8.01%

土木工程学院

654

45

699

12.53%

建筑管理学院

959

208

1167

20.92%

电气信息学院

809

0

809

14.50%

经济管理学院

1358

298

1656

29.69%

艺术设计学院

670

129

799

14.33%

人文学院

0

1

1

0.02%

总计

4898

680

5578

100%

注:1、建筑学院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2、土木工程学院包括: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

3、建筑管理学院包括: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专)

4、电气信息学院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物联网工程

5、经济管理学院包括: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资产评估、会计(专)

6、艺术设计学院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专)

二、就业率及就业流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其中已就业群体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及自由职业。

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5578人,总体就业率为80.03%,其中本科4898人,已就业人数为3910,就业率为79.83%;专科680人,已就业人数为554人,就业率为81.47%,详见表1-3

1-3  2019届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

4898

3910

79.83%

专科毕业生

680

554

81.47%

总计

5578

4464

80.03%

(一)  毕业生就业流向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19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呈多元化、持续化分布,主要流向多为签约企业,且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就业比例逐步增长(详见表1-4)。

1-4  2019届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分布

单位性质

本科

专科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企业

国有企业

614

12.54%

26

3.82%

三资企业

39

0.80%

1

0.15%

民营企业

3192

65.17%

439

64.56%

事业单位

62

1.26%

10

1.47%

升学(考研、本)

94

1.92%

94

13.82%

出国(境)

28

0.57%

0

--

党政机关

17

0.35%

4

0.59%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7

0.14%

2

0.29%

其它

11

0.22%

4

0.29%

2.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毕业生就业排名前7的行业为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详见1-5)。

                                        8

1-5  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分布图

3.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增长比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定位,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岗位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逐步认可,且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行业口碑,其中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央企业高层次单位就业率不断增长,详见表1-5

1-5  国、央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对比


9

1-6  2017-2019年国、央企就业率对比

4.地域流向

1)本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人数为2459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50.20%;选择在东部地区的人数为844人、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17.23%;选择在西部地区的人数为308、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6.29%;在中部及其他省区就业的人数为1039、占本科就业总人数的21.21%

                                                                                                                              10

1-7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图

2)专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人数为399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69.03%;选择在西部地区的人数为108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18.69%;选择在东部地区为12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2.08%;选择在中部等其他省区28人、占专科就业总人数的4.84%


11

1-8  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结论:全校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在重庆市和中部、西部省区就业居多。其中本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和东部地区就业位居前两位,专科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最多。

注:参照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划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文在就业地域流向统计时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西部其他省区。

东部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和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内蒙古、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西部其他省区:包含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宁夏和新疆。

2019届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为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其中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高层次单位就业比例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志愿前往西部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数据显示,毕业生行业流向较之以往相对稳定,以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为主,其中建筑业比例稳步增长,土建类工科毕业生普遍就业形式明朗,行业前景大好。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就业信息系统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务处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 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实现就业“院校两级管理”

坚持每年至少二次深入到各二级学院,与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及毕业班辅导员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工作经验与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采取的对策与建议等情况,并针对各二级学院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全员全程共同开展就业工作的全员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加强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不准”规定,防范和杜绝大学生“被就业”。2019年学校印发了相关红头文件,要求各二级学院及毕业班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逐一审核有关材料,杜绝弄虚作假,同时学校定期在本校公布本年度分专业就业率,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承诺制,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工作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覆盖核查毕业生就业真实性的工作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对发现且查实的问题整体纠正,并依纪依规严肃追求问责。

学校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构,配备指导教师,开辟专用场地,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包括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指导服务,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规范日常就业创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加强就业创业讲座的报备工作,切实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学校出台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关于做好就业创业讲座管理的通知》(重大城科发〔201847号),要求学校各二级单位、学生社团有关就业创业讲座需提前一周向学校招生就业处报备,报备通过审核后方可举办,否则不得举办任何就业创业相关讲座。同时举办有关就业创业讲座前,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要做好讲座单位及讲座人资质审查,要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要审查公司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避免学生落入不法公司的陷阱。各二级单位和学生社团要派专人跟进讲座全过程,讲座过程如发现所讲内容违法或有损学校、学生利益时要及时终止讲座。凡举办就业创业讲座损害学校、学生利益的,学校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学校强化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积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场礼仪、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培训,继续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做好2019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跟踪管理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理性面对就业困境,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

三、积极推进“互联网 + 就业”精准服务

依托全国一体化服务系统、重庆市大学生信息平台、云就业服务平台、三方协议网签系统等,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数据库以及简历库,达成双向优选;与校外大型就业平台形成合作,推动实现各级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借助招就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微信群等新传播媒介,及时宣传、发布国家和学校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多渠道精准提供招聘信息及服务,且严格审核把控云就业系统注册的用人单位信息;创新开发云就业服务平台,启用学生微信端的新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手机实时查看学校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在线投递简历、在线与企业HR“面对面”沟通等功能,为信息互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进“互联网+就业”精准服务。

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邀用人单位招贤纳才

2019年举办春季大型双选会1场、秋季大型双选会1场、精准就业双选会1场,共邀请到600余家单位参加双选会,提供了包含艺术、电气、建筑、IT、经济、管理、销售、行政等多个领域的15000余个工作岗位;中小型校内招聘会共计60场;沿海地区人社局举办建筑专场双选会,邀请18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提供160余个工做岗位;二级学院共计邀请单位98家。

五、开展个性化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2019届在校生求职创业补贴累计申请通过642人,按照800/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共计发放补贴51.36万元。学校近三年在校求职创业补贴申报人数、通过人数、补贴发放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六、规范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为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学院在成立之初,结合学校实际,便制定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文件,规范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力度的通知》(渝教高函201830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加大对投身创新创业师生的激励,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协同教务处、学生处,在征求各二级学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修改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办法》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奖励标准》。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获奖师生的奖励力度。

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聘任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创新创业团队的导师是来自校内外不同的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具有较强的创业孵化专业能力。其中与万学教育、猪八戒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大赛指导机构合作,开展了项目甄选、创业讲座、优质创业项目路演实战特训等一系列活动,为参赛团队提供最优质的咨询以及指导服务。

邀请重庆市知名学者就学科专业相关领域及创新创业内容做前沿性的学术讲座,截止今年12月与学校建立聘用协议的校内外导师人数58人,外派教师参加永川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研修,为期3天,参与人数14人;4位参训教师回校开展创新创业公开课巡演,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创业指导。

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项目训练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相结合、校内竞赛与校外参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创新创业学院依托“云竹众创空间”,积极吸纳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入驻众创空间。目前学校“云竹众创空间”总计占地面积3100.2平方米,是以电气信息学院、建筑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整合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优势专业资源的综合性整体创新创业空间。其中电气智创孵化基地目前有入驻团队10家,其中“有饭儿”团队和 “卿淮影视”团队初步完成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多彩手机壳”和“湛兮文化"完成小微企业注册,正积极完成项目落实工作,完成一个孵化基地团队(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在永川区创新创业基地之间的入驻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人才转移。

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参与人数约2000余人次,举办以创新创业内容为主题的培训讲座9余场,参与讲座人数约3400人次;创业培训项目数300余项,参与培训人数多达10000余人。具体参加的赛事及获奖情况如下:

20194月至10月,成功举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节启动仪式、培训讲座、校级决赛等系列活动。在中国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中,获得133铜及6个优秀奖、1个最具商业价值奖和1个优秀指导教师奖。并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铜奖1个。

1.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为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学校在项目培育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团队申报市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6项。

2.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乡村振兴,展示优质创新创业成果,挖掘创新创业典型,永川区第五届“双创节”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主体赛,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3.学校参赛项目“胡老太婆麻辣鸡”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三期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项目团队同时收获20000元的财政立项扶持资金,成功开启与结对导师组为期一年的创业帮扶之旅。

4.学校创业项目“北木南烤肉和酒”成功入选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集(第二集)。

5.在重庆市“学创杯”2019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6.在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1个三等奖,并获得奖金10000元。

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广大师生积极宣传各种赛事,组织、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逐步推行“一专业一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

第三部分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薪酬状况分析

1.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月薪

2019毕业生参与调查总人数4216人,本科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月薪)调查3844人,总体来看初次就业薪酬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的人数占比32.34%,月薪在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比62.04%,月薪5000以上人数占比5.62%

12


3-1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情况

结论:参与调查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最高。

2.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月薪

2019届专科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月薪)调查486人,总体来看初次就业薪酬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的人数占比36%,月薪在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51.23%,月薪在4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比5.56%,月薪5000以上人数占总人数7.20%


                                                                                                                                   13


3-2 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情况

结论:参与调查的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在3000元至4000元的人数占比最高。

二、专业对口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专业对口)调查1836人,专业对口率为36%,基本对口率为50%,不对口占14%


14


3-3 专业对口情况

结论:2019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专业知识能力比较扎实,在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岗位竞争力较强。

三、就业满意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就业情况(满意度)调查1320人,调查数据显示对就业情况满意和非常满意占69.09%

                                                                                                                                                        

                                                                                                                          15

3-4 就业满意度情况

结论:从满意度分布情况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成长水平比较认同。

四、薪酬满意度分析

2019届毕业生参与薪酬(满意度)调查1736人,薪酬调查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满意1012人,占总人数的58.29%

                                     16  


3-5 薪酬满意度情况

结论:说明学校毕业生比较务实,对自身的认知度比较高。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三部分就业质量相关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调查问卷。

第四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初次就业率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数据统计显示,2017届—2018届连续三年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前三年略有下降。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析如下:

1.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7


4-1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较去年有下降,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下降。

2.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8

4-2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结论: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增长,但2019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下降。

二、毕业去向

2017-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来看,单位就业、升学出国、自主创业为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其中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以下为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对比分析: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

19


4-3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均为单位就业。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明显高于专科毕业生;2017-2018届,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


                                  20

4-4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

结论: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连续保持在25%以上,占比较大,为主要毕业去向之一,但2019届专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有大幅度降低。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

                                21

4-5 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

结论: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呈下降趋势。

三、就业分布的趋势研判

(一)本市就业为主,且向多区域发展

从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于约30余个省市,就业区域分布广泛,且向多区域发展。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多分布于重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但大部分毕业生多倾向于以本市就业为主,以下是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在各省就业的比例分析:

1.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

毕业年度

重庆

四川

贵州

广东

2017

53%

7.35%

5.25%

2.96%

2018

56.64%

6.11%

3.64%

4.14%

2019

50.06%

5.06%

1.74%

2.14%












22


4-6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比例分析


结论:从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分析来看,2019届重庆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四川省和贵州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略有下降;重庆市仍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其次是四川和广东。

2.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

毕业年度

重庆

四川

贵州

2017

88.83%

2.41%

5.32%

2018

84.89%

2.89%

6.13%

2019

54.71%

10.88%

12.65%


23

4-7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流向比例分析

结论:从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地域流向统计来看,重庆市是专科毕业生择业的最主要区域,且2017-2018届毕业生在重庆市就业的比例持续保持在84%以上,2019届专科毕业生重庆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2019届在四川省和贵州省就业的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较大。

(二)就业行业覆盖广泛

根据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毕业生就业覆盖建筑业、房地产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多种行业。其中毕业生就业行业中以建筑业就业为主,以下是2017-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统计:

1.2016-2019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24


4-8 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分析图

结论:2019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批发和零售行业就业。从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来看,建筑业就业占比较大,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建筑业就业占比保持37%以上,2019届出现下滑;2019届批发零售业、制造行业就业占比略有下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较往年上升。

2.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25

4-9 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建筑业就业统计

结论:从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就业统计来看,专科毕业生主要选择建筑业就业。2017-2018届专科毕业生在建筑业就业比例均在30%以上,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建筑业就业比例下降;2017-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2019届专科毕业生在批发零售业就业比例较去年略有下降。

总的来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更多学生选择“慢就业”或“缓就业”。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需要大批的体力劳动者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毕业生“眼高手低”,期望“好就业”,尤其是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等现象有所增加。

从以上分析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基本与所学专业对口,就业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其次,毕业生就业区域大都倾向于本市,且多区域纵向发展。这种就业形势反映了学校不断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以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今后学校应加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服务学生为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信心,打造毕业生就业新局面。

注: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统计数据均来自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 

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当前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高低。                          

                                                                                                                                  26



5-1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图

结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中,很满意的比例在32%以上,比较满意的比例达64.76%

二、用人单位招聘对毕业生优势能力的评价

用人单位招聘对毕业生优势能力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大学生生涯发展、校企互动合作具体有指导性作用。   


27

5-2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优势能力评价分析图

结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熟悉。

三、毕业生应加强的素质能力

 

28


      5-3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应加强的素质能力分析图

注:该项各选项的占比=各选项选择人数/回答该题的总人数*100%,因此各个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

结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加强的前三项素质能力依次为转变就业观念、增加企业锻炼经历、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

四、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仅局限于辅助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不够。从实验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两大层次。前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后者的综合性实验是介于两层次之间的,设计性实验才是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实验效果的最高境界。设计性实验其主要特征是老师只给出实验的对象、目标、要求、技术指标、完成期限和验收方式,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各二级学院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情况如下:

建筑学院创新实训众创空间拥有模型实验室、BIM实验室和建筑物理实验室等。建筑学院“云筑基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有面70.2平方米,装修已完成,进入到项目选拔阶段,暂无项目入驻。师生创新创业工作室250平方米,用于开展日常创新创业工作,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

20192月开始,电气信息学院“电气智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新实验室750平方米,孵化基地办公场地15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耗资20万元。20193月,孵化基地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征召创新创业团队入驻。为入驻项目团队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电气智创孵化基地目前有入驻团队10家,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交流及团队建设活动,其中“有饭儿”团队和 “卿淮影视”团队初步完成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多彩手机壳”和“湛兮文化"完成小微企业注册;完成一个孵化基地团队(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在永川区创新创业基地之间的入驻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人才转移。

截至到201912月,孵化基地共有四支创业团队实现盈利,营业额(预估值,未满一年)见下表。

5-1 学生团队盈利状况表

序号

学生

姓名

团队名称

盈利项目

年营业额(万元)

1

帅港

重庆市锐鹰拓展训练有限公司

户外拓展训练

10

2

朱炫羽

卿淮影视有限公司

影视文化活动

15

3

姚纬纬

有饭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餐饮制作

30

4

谢余香

湛兮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山海经文化

8

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米,拟面向全校开放,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开放式共享式办公场地。基地共提供办公位148个,设置了专门的产品展示区、设备先进的项目路演室、环境舒适的洽谈室与招聘室、招投标与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全仿真的政务服务大厅包括银行、税务、工商、海关、社保等相关部门,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功能齐备;基地所有办公位均配置了电脑、电话,安装了办公、财务、网上报税等多款实用性软件,24小时提供宽带网络服务,师生可在基地内随时享受互联网资源。在此基础上,基地将进一步扩展,2019年拟建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室、金融仿真实验室、VBSE市场营销实验室、VBSE财务实验室,届时整个基地功能将更趋完善,创业团队可在各实验室接受专门的创新创业技能与知识培训,可携带团队项目入驻基地,在正式孵化前可在基地进行模拟企业运营,帮助创业团队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实际业务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通过金融仿真实验室模拟企业上市融资等。目前与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单位共23家,目前合作单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

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室是一个融合了研究和创新的实验室。整合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人员的开放式创新。其中包括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专业协同实验室,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模型的共享和传递,BIM实验室配有价值约140万的71台高性能工作站,为学习提供硬件环境。安装RevitMigiCADPKPM等设计类软件,GTJGCCPGQI等造价类软件,BIM5D、模架、场布、斑马·梦龙等项目管理软件,所有软件版本均与社会同步,为全过程BIM管理提供软件环境。

艺术设计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发展至今拥有艺术工坊、二教、四教实验室群,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中心已建成专业画室、美术展览馆、苹果图形图像处 理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VR虚拟现实 实验室、音影实验室、艺术工坊实验室、云竹众创空间等实践教学场地,功能设备配置充分涵盖了学院现有专业的所有使用需求,配置的设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先进性,并与国际接轨。校外建有四川雅安上里、重庆龚滩古镇等写生实践教学基地,重庆市永川泽木装饰工程公司,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大沙河旅游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华阳雕塑装饰工程公司,重庆三元印务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政府网,重庆永川电视台等一大批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推行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

五、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反馈。

学校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发生的变化以及民办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新趋势,出台多个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政策性文件。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引智工程”,从高校和企业引进了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带头人,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人才,成立了卓越培训中心,对青年教师培养实施了“塑造工程”,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搭建教师成长专业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聚焦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品牌的建设,继续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凝练特色,提升质量,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本站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或本站自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